一个城市,四次搬迁:鹤壁市的行政中心变迁之路
从山区到平原,鹤壁的变迁之旅
说起最爱"折腾"的城市,河南鹤壁敢说第二,恐怕没人敢认第一!这座年轻的城市从1957年建市开始,就像个"搬家狂魔",短短几十年间,行政中心竟然搬了四次家,从北到南,从山区到平原,简直是中国城市界的"吉普赛人"。
值得一提的是,鹤壁市因煤矿资源兴起,早期政府随矿而建,饱受采空塌陷与煤灰污染之苦。受限于山区地形与闭塞交通,城市发展艰难。1986年扩域后,行政中心偏居一隅,管理不便。1999年,市政府南迁至平坦开阔的淇滨区,实现从“煤城”向生态宜居城市的转型。搬迁史实为资源型城市突破地理束缚、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缩影,印证了“主动求变”方能重生。
一座"被煤牵鼻子走"的城市
鹤壁这地方,原本只是安阳市汤阴县下的一块地界。50年代那会儿,地质勘探队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"黑金"——煤炭。正值新中国建设热火朝天的时候,这些煤炭资源简直就是香饽饽。于是1957年,国家就把这块地方从汤阴县划出来,专门成立了鹤壁市,专心挖煤搞建设。
当时的鹤壁市政府设在鹤壁集,就在煤矿边上办公。但很快人们就发现不对劲了——煤矿边上天天炮声隆隆,尘土飞扬,而且这地方位置太偏,整个城市的发展都被卡住了脖子。才过了短短四个月,市政府就受不了了,二话不说打包行李搬到了中山片区。
多次搬家背后的无奈
中山这地方也不咋地,虽然靠近二矿三矿,但地势高高低低,跟坐过山车似的,想盖个像样的办公楼都找不到块平整的地儿。于是1959年,鹤壁又双叒搬家了!这次搬到了大胡(也就是现在的山城区),总算有了点城市的样子。
但鹤壁的"折腾"远没结束。1999年,市政府再次"卷铺盖"搬家,这次直接搬到了郊区的淇滨开发区。好家伙,这一搬可不得了,直接把城市中心从山区搬到了平原,彻底告别了"煤矿城市"的束缚。
如今的华丽转身
现在的鹤壁市政府驻地淇滨区可不得了,京广高铁、京港澳高速穿城而过,到郑州只要半小时,到北京也才三小时。想想当年在矿区办公的窘迫,简直是"鸟枪换炮"!
更厉害的是,鹤壁已经从"靠煤吃饭"成功转型,现在主打绿色食品、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,煤炭在经济中的比重从90%降到了不到10%,真正实现了"华丽转身"。
未来可期
最近听说鹤壁还在和邻居安阳"谈生意",可能要接手汤阴县的部分地区。看来这个"爱折腾"的城市,它的搬家史可能还没写完呢!
从一个"煤黑子"变成现在的"高富帅",鹤壁的故事告诉我们:有时候,勇于改变现状,敢于"折腾",反而能闯出一片新天地!
北京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