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知道督察组要来,还不连夜把水表调正常?"平遥县某企业值班老张蹲在井盖边嘟囔,手里的扳手哐当砸向水管阀门。不远处,几台挖掘机正紧急回填取水井——这幕猫鼠游戏,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山西后反复上演。
当督察组曝光晋中市张涧河取水口下游断流的画面时,水利专家老周气得摔了保温杯:"上游煤矿年排水才118万吨,下游企业竟敢领330万吨取水许可,这不是让公鸡下金蛋吗?"更魔幻的是吕梁某酒厂,去年刚被罚完继续偷采地下水,封井报告写得像获奖感言,实际取水量纹丝未动。
一、大水漫灌式取水:许可证竟成"空头支票"
"咱们这儿取水证比驾照还好考!"介休洗煤厂老板老李的玩笑透着荒唐。昌盛煤气化公司新建焦化项目,取水证上白纸黑字写着用再生水,背地里却开着灌溉井当"水龙头",两年盗采地下水能灌满50个标准泳池。水资源超载区的禁令牌,在企业家眼里成了"此地无银三百两"的告示。
平遥小水网工程更演成"烂尾戏"。2019年就该竣工的13个项目,六年过去还有11个躺在图纸上,施工队老王苦笑:"领导换三茬,方案改八遍,水库选址现在还长着玉米呢!"节水指标自然成了注水猪肉——某污水处理厂再生水项目晾成摆设,365万吨的年节水任务在报表里"云完成"。
二、垃圾场的"魔术秀": 万吨污泥原地消失
霍州垃圾场的雨洪沟最近变身"彩虹河",泛着蓝绿色的渗滤液直奔山沟。值班员小赵委屈:"处理设备比老爷车还娇气,下雨就罢工,我们能咋办?"三百公里外,襄汾垃圾场正上演"大变活人"——万吨含水污泥未经处理直接填埋,挖掘机师傅老刘嘀咕:"领导说埋深点就当不存在,这不成掩耳盗铃嘛!"
最绝的是长治市,把十年未解决的渗滤液问题包装成"技术攻关"。环保志愿者小吴拍到触目画面:"墨汁似的臭水漫过堤坝,村民养的土狗路过都绕道走。"当督察组带着无人机突袭,某些填埋场紧急调来黄土"打粉底",可惜渗滤液早渗进地下三米深。
三、整改风暴刮起:省长督办令下的"生死时速"
"今晚十二点前,拆除所有违规取水设备!"晋中市委书记深夜现场撂狠话的画面,在本地朋友圈刷屏。介休和平遥的检讨书连夜递到省里,水务局长们集体熬出熊猫眼——这次动真格了,某县水利科长因"闭眼审批"被摘帽,吓得二十多名干部主动交代问题。
卢东亮省长在整改会上拍桌子:"猫抓老鼠的游戏该剧终了!"全省拉起电子监控网,重点企业取水口装上"天眼"。更狠的是倒查机制——吕梁某焦化厂刚被查出超采地下水,五年前批条子的老领导跟着吃"挂落"。有网友调侃:"现在打开水龙头,都感觉有无人机在头顶拍。"
四、治本良方:给"水老虎"套上智能辔头
走在介休东山供水工地,新铺的智能管道闪着银光。"这才是真家伙!"技术员小陈指着传感器介绍:"每滴水都有电子身份证,超量自动断流。"山西正投资百亿织密"水网天网",超采区取水许可全冻结,煤化工等高耗水产业被踢出招商名单。
民间智慧也在发力。吕梁老农发明的"旱作梯田+雨水窖"模式,让亩均用水降六成,登上农业技术推广榜。太原某高校研发的煤矸石透水砖,能把矿井水变"城市海绵",已铺满三条市政路。正如唐登杰书记考察时所言:"节水不是勒紧裤腰带,而是换条新赛道奔跑。"
平遥古城墙下,新栽的旱柳抽出嫩枝。污水处理厂改造现场,工人们正给再生水管刷绿漆——这次不是应付检查,是真要通水了。附近超市老板娘笑着说:"现在娃娃都知道洗菜水攒着冲厕所,这整改才算整到根上喽!"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当环保不再靠督察组"揭盖子",而是成为每个人的"生物钟",咱们离山清水秀的美丽山西还远吗?
#热点观察家#
北京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